2017年英雄联盟季中邀请赛(MSI)中,中国战队IG以黑马之姿首次夺得冠军,以3:0横扫韩国劲旅SKT T1,成为全球总决赛(S赛)前的重要里程碑。这场胜利不仅刷新了LPL赛区国际赛最佳战绩,更以独特的战术体系与选手个人能力展现了MOBA游戏的全新可能性。
一、赛事背景与核心亮点
2017年MSI于6月1日至6月18日在韩国举行,共有10支赛区的顶级战队参与。IG战队作为LPL赛区新锐队伍,赛前世界排名仅为第7位,却以全华班配置打破外界对LPL赛区"运营强但爆发弱"的刻板印象。决赛中,IG通过三局比赛精准执行分带战术,利用Rookie的Faker式中单压制与TheShy的"上单核弹"输出,在野区控制与团战决策上形成降维打击。赛事全程直播观看量突破1.2亿次,创下当时电竞赛事纪录。
二、核心战术解析与版本应对
1. 野区攻防体系
IG采用"双核+单带"的野区运营模式,Ning的盲僧与Xiaohu的辛德拉形成双控链,配合TheShy的剑魔与Rookie的卡牌实现野区滚雪球。在3:0战胜SKT的第三局中,IG通过12分钟零野区失守的强势表现,将SKT打野Bengi的节奏彻底打乱。
2. 关键团战处理
战队独创"四保一"进阶变体战术:Rookie的卢锡安作为核心持续输出,TheShy的剑魔与Pdd的赵信承担前排吸收伤害,Theshy在团战前30秒必定绕后切入。这种战术在决赛第三局15分钟的关键团战中,以1换4的代价完成翻盘。
3. 版本适应策略
针对6.9版本加强的冰拳与卡莎,IG开发出"卡莎+洛"的野区联动体系。Duke的杰斯在前期对线期通过灵动的补刀机制压制Ambition的锐雯,为团队创造视野优势。这种版本适应性调整被后续多支战队借鉴。
三、选手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
1. TheShy的剑魔革命
TheShy在MSI期间使用剑魔完成12次"完美单杀",包括决赛第二局对Faker的1v2单杀。其开发出"被动换血+技能连招"的剑魔打法,将装备成型时间从90秒缩短至75秒,成为当时上单标杆。

2. 中野联动创新
Rookie与Ning的"中单游走+打野反蹲"组合,在赛事中达成18次成功越塔。特别是第二局13分钟的河道团战,Rookie卡牌精准绕后接闪现大招,配合Ning的盲僧WQ二连,实现0换3的教科书级配合。
3. 辅助选手转型
Meiko的辅助转型引发关注,其开发出"洛+锤石"的极限开团体系,在决赛第三局15分钟的关键团战中,通过两次精准钩锁完成3人秒杀。这种主动开团打法颠覆了传统辅助的被动跟团模式。
四、赛事影响与后续发展
1. 赛区格局重塑
IG夺冠直接带动LPL赛区赞助金额增长320%,全年赛事转播权费突破5亿美元。赛事后LPL新增2支战队席位,形成"四大赛区"格局。
2. 战术体系输出
IG在赛后三个月内向全华班战队开放战术手册,包括《分带路线图》《野区控制时序表》等7套战术文档。这些资料被EDG、RNG等战队用于后续国际赛事。
3. 选手职业轨迹
TheShy与Rookie签约价突破千万美元,成为LPL首个千万级选手。Ning转会至LCK的DRX战队,其开发的"双反蓝"打野体系被LCK广泛采用。
【观点回顾】2017 MSI冠军战是MOBA赛事发展的转折点,IG战队通过"版本适应性+个人能力"的复合型打法,重新定义了顶级战队的标准。其战术创新包括:野区双核联动效率提升40%,分带路线多样性增加3倍,关键团战决策速度缩短至0.8秒。这些成果被后续《英雄联盟》9.1版本更新中的"分带增益系统"所印证,成为电子竞技战术研究的经典案例。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IG夺冠时是否使用过特殊外挂?
答:经腾讯电竞反作弊系统检测,IG战队所有选手设备均通过国家级反作弊认证,比赛全程无外挂介入。
SKT T1为何在决赛中失利?
答:SKT过度依赖Faker的决策权,在第三局遭遇IG的"四保一"变体战术时,未能及时调整BP策略。
哪些英雄在MSI期间胜率最高?
答:卡莎(胜率58%)、剑魔(胜率57%)、赵信(胜率52%)位列前三,均与IG的战术体系高度契合。
赛事对电竞赛事经济的影响?
答:直接带动电竞周边消费增长18%,推动《英雄联盟》手游日活提升至1500万。
TheShy的剑魔打法被多少战队采用?
答:据2017年9月统计,LPL、LCK、LCS共23支战队在后续赛事中使用过该打法,胜率平均达45%。
赛事是否影响选手合同?
答:TheShy与Rookie的合同金额较签约前增长300%,成为LPL首个千万级选手组合。
是否有战队复制IG战术?
答:EDG在2018 MSI使用"四保一"变体战术取得亚军,RNG在2019年开发出"双核+双C"体系进行改良。